篮球,我生命的一部分——我的篮球故事

04Apr

Posted on Apr 04, 2025

_0
_1
_2
<p class="ql-block">一、儿时酷爱的玩趣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潼南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儿时的家,在四川省潼南鏆头厂,建于1958年,一个拥有3000人的隶属轻工部代号T16,出品“梅林”牌鏆头,主要出口苏联。工厂选址在水质天然的琼江河畔太安镇,即曾风靡一时的“太安鱼”发源地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的爸爸是厂检验技术科长(1958年从重庆市商检局调入)、妈妈是厂医务室医生。1968年我从5岁开始,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和二个姐姐打篮球打排球,父亲教我打排球托球垫球的姿势动作,手形要呈桃形,这是现在“爱”的符号,我至今还记得在傍晚时分,那一朵朵挂在天边的金色的彩霞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我的父亲母亲,他们是在西南军区野战医院工作时,因共同的爱好篮球而相识、相恋、分离、终成眷属的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在那个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的时代,除了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外,篮球是最受欢迎最普及的。每到傍晚,球场上人山人海,漾溢着欢快的气氛。由于人多场地少,我不得不穿插在大人们的比赛场,趁他们尚在前场激战还没返回,便在后场争分夺秒的投二下,也时而在篮下蹲守,总能拣到一个他们三不粘的球,就为了抱着球、去拍几下!只有等夜幕降临,大人们都散去,球场便是我们的儿童乐园,在漆黑的夜里,尽情释放,享受美好时光,也许就是这黑夜,练就了我的特异功能,一直被人们称道的球熟、球感好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终于也可以像我母亲那样成为一个篮球运动员,她代表潼南县参加绵阳地区的,我代表太安小学参加潼南县的,方圆五十里,无敌手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二、初生牛犊不怕虎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成都</p><p class="ql-block">1974年,我从太安转学成都,住在牛市口林家坡的姑妈家,成都是我爸爸的故乡,我就读他的母校:成都大田坎学校(解放前的华德高学校、陈毅元帅母校),这是一个“戴帽子”的初中学校,我初一刚进校,打篮球时就被体育老师看中,入选了校篮球队,以1.4米不到的身高和初三1.7米的大哥哥们一起,征战东城区的海辣市学校、五冶子弟校、牛王庙学校、莲花村学校、五冶子弟校、三瓦窑中学、猛追湾等学校。我打控球组织后卫,但得分最多,以突破得分为主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身着球衣,骄傲的穿越在成都低婑的老瓦房和浓郁的梧桐树的街头,只是“大田坎”这三个字,时感羞涩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成都同学很惊讶,这个从外地翻山转学来的县老表,居然篮球还打得好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牛市口成都钢管厂灯光球场的篮球比赛,我是最忠实的观众,我心想如果今后能打上成都市代表队,那该多好啊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绥阳</p><p class="ql-block">1976年四川平武松潘地震,成都震感强烈,我的父母从潼南去了遂宁建立遂宁鏆头厂,贵州的大舅舅发来邀请信希望我来绥阳读书,说三娃子虽然调皮但聪明学习成绩好,值得栽培,大舅舅是总会计师,解放前贵阳师专大学生,教子有方,父母决定将我再转学贵州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8月底,我从遂宁去重庆坐火车到遵义,在菜园坝火车站,父亲在站台在我车窗外,含泪挥手、奔跑的情景,一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在大舅舅家,我和他同睡一床,他要求我每天早晨6点必须起床,与他一起跑步,他说我起床后你必须自觉的起床,我不叫你,总之,在百货公司大楼街角的电线杆处,你必须赶来超过我!就这样,雷打不动,风雨无阻,每天早起跑步3公里,跑完后去学校,在学校还有篮球训练,有时还有集体长跑活动,有时跑得鼻涕眼泪直流,锻炼肺活量,那是扛扛的!贵州舅舅家每天只吃二顿饭,午饭和晚饭,我每天早上肚子饿得咕咕叫,饿得昏头转向,我还记得邻桌的女同学,给过我好几次早餐:放在我课桌下面的一个馒头(可惜的是我还没来得及感谢,我就在春节回家过年就留在四川,别了绥阳!)中午一放学,就赶紧往家跑,每顿饭都是定量控制的:每人一碗。饭后,我不得不抢着去洗碗,因为在饭勺上,还会粘着一些米粒…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在绥阳的一年半,锻炼了我的意志,训练了我的体能,球风从成都平原的斯文娇柔,变为贵州高原的粗犷不羁,连续打二场球,不觉得累,成为了我一生的财富!绥阳的艰辛经历对我来说,就像遵义会议对***,是一个重大的转折!感谢大舅舅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入读绥阳县城关中学初三至高一上学期,我的篮球被同学笑称为川耗子,跑得太快了,防不住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1977年备战贵州省中学生篮球赛,我是城关中学唯一被选入绥阳县中学生代表队的,也是全县二个初三学生之一(另一个是绥中的汪爱平,后考入成都体院),参加为期三个月封闭集训,在绥阳体育馆,和来自各区县的高二的大哥哥们一起朝夕相处,教练是绥中体育老师,他毕业于北京体院,我们每天进行的是单调乏味的长跑、跳跃、滑步跑、运球、折返跑、对抗、快攻、长传球等基础训练项目,很少比赛。但开心的是,每日三餐,每日享用三两肉的运动员伙食标准,在那个物质匮乏每月只能供给1斤肉24斤米的年代,我们可顿顿吃肉、饭可敞开吃,这是何等的幸福的事啊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比赛在正安县举行,我们荣获全省中学生第三名,我被评为**运动员之一,在球场上一个1.55 M的初三小个子,挑战一群高二1.7 ~1.8 M多的大个子,顽强拼搏,传为佳话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三、青春在磨练中成长</p><p class="ql-block">遂宁</p><p class="ql-block">1978年1月,我背了一背兜的绥阳朝天椒,这是绥阳人妈妈的最爱,从遵义坐火车回家过年,下火车后在重庆两路口,我背了一个大背兜挤不上公共汽车,挤上了但还是被人给骂着推下车了,我不得不步行8公里到袁家岗,重庆卫校我父母战友李叔叔聂阿姨家,他们为我准备了普通的早餐,我一口气吃了4个鸡蛋4个馒头,还喝了牛奶,牛奶,我可是没喝过啊,太好喝了,这么好的东西,他们的儿子李杰怎么还不喜欢吃呢?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回到遂宁家里过年,我终于感到了温暖和幸福,我离家在外漂泊4年了,我终于告别了贵州千篇一律的清汤寡水胡辣壳加折耳根,饱尝到了鏆头厂油腻丰美的滋味,大遂宁比起儿时的潼南太安镇,那是另外一个繁花的世界,让我留连忘返,我不愿再回贵州了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请求父母把我留下吧,我向父母保证一定努力学习,考上大学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父母含着泪,向贵州的大舅舅写信,表达这难言的歉意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大舅舅很生气!他回信说眼看着三娃子在绥阳就要成器了,在这关键时刻,你们前功尽弃?!太遗憾了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1978年2月,我又再次转学到百年名校遂宁中学,就读高一下学期。由于贵州与四川的中学教材差异,入学考试成绩不好,未能进入尖子班(高中共7个班,2个尖子班),三个月后的5个普通班期中考试,我以6科578分的惊人成绩名列第1,破格进入尖子班7班,并在高一期未考试中取得第6名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时代变了,同学们迎接高考的战斗,早就打响了!而我仅仅还是在兑现对父母的承诺,殊不知两省教材的差异,将会带来知识上的深层次问题,我自以为是,业余爱好不停,依旧每天活跃在校园和工厂的篮球场,还代表遂宁县中学生参加绵阳地区中学生篮球赛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因为篮球,还邂逅初恋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终于在1979年高考,以240分(录取线255分)名落孙山,众人哗然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失败,我无颜见江东父老、我父母也默默无语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遂宁鏆头厂的大部分人来自潼南老厂,有篮球运动的传统和基因,我回家就加入职工篮球运动的行列,还代表鏆头厂和纺织厂、氮肥厂、汽车四十队、丝厂比赛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1969年毕业的向孟道叔叔,遂宁新工厂的冷库、厂房和住宅,都是他设计的,他是我的从小在球场边崇拜的偶像,他高大英俊,动作漂亮,他是建院校篮球队的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问他以我的篮球水平能否进入建院校队呢?他说你够呛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1980年高考我考了374分的成绩(重点线360分),向孟道叔叔说填报重庆建院吧,暖通空调专业,工作分配在大城市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当得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,我的父母兴奋得通宵未眠…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四、不负韶华,受益终生</p><p class="ql-block">重庆</p><p class="ql-block">1980年9月,我来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供热通风专业学习,建院校篮球队由一群77级78级身材高大、多才多艺的老大哥组成,在10月份举行的新生篮球选拨赛上,他们围绕在球场边观看,结束后他们向钟嘉贵教练作出了唯一的建议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有一天,系办公室主任马树铭来宿舍找我,说你是我招来的,我看了你的档案,你有篮球特长,我就把你的档案抢先放在我枕头下面了。原来我是如此幸运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建院篮球队,是我的第二学堂,我们每周三个下午训练,每周一次比赛,我向老大哥学习,他们的球技,他们的学业有成,他们的精神世界,无时无刻都在感染我影响我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77级暖道的戚永东(89年留学移居加拿大,荻得美国计算机博士学位),之前打四川省建代表队的,77级建筑系刘家琨(中国建筑大师),打过成都市青少年代表队的,77级机电系林伯渠是乐山市五通桥盐厂代表队的,77级土木系张四平(原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)是四川南部县队的,78级的甘川(法国著名建筑师)是邻水县代表队的,78级建筑系邹华堂是长沙体校的,78级土木系的李智慧,曾打过成都一机司队的,79级机电系陶爱平,来自江苏徐州体校,79级土木系的蔡力勋(现西南交大著名力学教授)还是建院跳高冠军1.85 M,77级暖通的陈继瑞(89年留学移居加拿大,曾任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总裁)曾是云南省水富县代表队的,78级城建系的钱鸣(环境水处理行业,中国著名专家)打过重庆一中校队的……</p><p class="ql-block">高手如林,绝对的篮球天才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记得大一冬天的一场比赛,在建院土木系边的球场进行,离比赛结束还剩几分钟,我们还落后三四个球,我们的进攻己陷入僵局,教练无奈之下,派我这个新队员上场,希望我上场去冲一冲,或许有改变。我面对强手,无所畏惧,天生牛犊不怕虎,连续突破对方防守上篮得分,追平了比分,并取得胜利,赢得场外师兄观众们的赞誉和掌声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大一我就作为校队主力,在重庆市大学生三好杯,我们胜了川外、重医、西农、西政、高师、输了重大、西师,他们都有体师班球员,获得第三名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大一建院学生还与重庆沙坪坝区的丝纺厂、无线电厂、重棉二厂、西南药厂、中南橡胶厂、供电局、水瓶厂等比赛,记得在重庆市工人文化宫的灯光球场比赛,门票5角钱,可以吃一顿饭一荤一素,重医77级正在附二院实习的姐姐赶来观看,我在场上的表现特别兴奋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<br>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大二我们战胜了重庆大学,在川外赛场,赢了重大13分,赛后重大的白毛教练,问我愿不愿意转到重大对口的热能工程系。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大三我正在武汉实习,接到学校电报,要我第二天返校参加三好杯比赛,并安排我乘坐软卧火车(当时坐软卧火车,是厅局级领导的标准)回重庆,由此可见建院对篮球的重视,以及对我的关爱和信任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大三全国大学生三好杯篮球联赛,我入选重庆市大学生联队,原计划在成渝二地选出,最终四川省大学生队以四川大学队参赛。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每逢寒假我回到遂宁,代表“返遂大学生队”(其中的成都体院77级篮球班的陈坚,曾任江苏省田径队总教练,他个子不高,控球能力强,体能好速度快跳得高,在球场上几乎都是“飞翔”,他最大的特点是上篮第三步弹跳到最高点,在空中停留、飞行、变化的姿态非常漂亮,原来篮球是以体能、以速度为核心的!,这也成了我在训练比赛中,克敌制胜、打击对方信心的“绝招”)在体育场演出,与遂宁县代表队的“迎春篮球赛”是春节期间的盛大节日活动。记得有一次比赛,灯光球场人潮爆满,比赛中我上篮落地时摔了一跤,在看台上的母亲大喊一声“我的儿啊”,引来观众们羡慕的目光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大四我们终于战胜了西师,输了西政,西政连续三年冠军,这届学生来自部队刑侦部门,身体素质好,技术全面,实力难以撼动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大四我还代表建院教职工,参加重庆市比赛,和正在上研究生的戚永东一起、和北京体院校篮球队主力控球后卫、78级篮球班毕业的篮球老师胡红(后担任17年之久的重庆大学体育学院院长)、王俊等老师,驰骋赛场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胡红老师是重庆“渝中区的崽儿”,从小在大田湾市体校训练,他身材魁梧高大,球技精湛,场上动作稳健,他常常以一打多,在困境下,他可以奇迹般的进球。他突破过人的假动作,他在篮下强攻的假动作,那是出神入化,防不胜防,令人眼花缭乱!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感谢大学篮球,给了我四年充实快乐的时光和回忆,给了我强壮的体魄和学习的热情,培养了我进入社会、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意识,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怕失败、坚韧不拔、顽强拼搏的精神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感谢体育,让我受益一生!</p><p class="ql-block">2024年6月12日钟勇写于温哥华</p> <p class="ql-block">  </p>

Leave a comment

COMMENTS
Waino Prohaska

生动的思路结构,非常的实用。

On February 01, 2025, 17:38

Bart Bartoletti

详细的思路论证,非常的引人入胜。

On February 04, 2025, 04:05

Myra Wilkinson

深刻的主题和立场文章,让人印象深刻!

On February 08, 2025, 22:58

Arnoldo Harber

深刻的立场作者,值得推荐。

On March 08, 2025, 06:30

Deion Graham

新颖的思路观点,发人深省啊。

On April 03, 2025, 20:32